1937年秋,华北大地硝烟弥漫。一支不足5万人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,面对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和心怀鬼胎的“友军”,毛泽东提出“用游击战点燃全民抗战的火种”。但平型关一场硬仗,600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血洒疆场——这些能当连长、营长的骨干,本应是未来新中国的建设者。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华北接连溃败时,毛泽东为何仍咬牙同意八路军正面参战?这场“亏本买卖”背后,藏着怎样的战略博弈?
“游击战?那是躲着打!我们要堂堂正正和鬼子干!”平型关战役前,林彪和彭德怀的部队里炸开了锅。这些从长征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,宁可正面冲锋也不愿“钻山沟”。9月25日,115师伏击日军辎重队,歼敌千余人,自己却折损600精锐。战报传到延安,毛泽东盯着伤亡名单沉默良久——这些战士本可以培养成敌后根据地的种子,如今却像珍贵的火石,在第一次碰撞中就烧成了灰。
蒋介石的承诺比纸还薄。9月大同失守,10月保定沦陷,号称“决战”的国军跑得比老百姓还快。阎锡山的晋绥军更绝,枪一响就“转进”山区。眼看华北要崩盘,毛泽东不得不调整策略:派最能打的115师配合卫立煌打忻口会战。这位被日军称为“虎将”的国军将领,带着四个半师死守太原门户。周恩来在作战会议上发现,卫立煌的作战地图上,八路军防区被标成了“游击区”——明摆着让红军当炮灰。
10月6日,毛泽东的电报里透出无奈:“准备减员2000人。”这意味着要打光半个主力师!朱德在日记里写道:“战士们问,为什么又让我们硬拼?”但战场形势比人强:若忻口失守,整个华北将无险可守。更讽刺的是,蒋介石给卫立煌的嫡系补充德械装备,八路军的战士却连草鞋都要省着穿。
忻口前线突然传来捷报:林彪部奇袭日军机场,炸毁24架敌机!但庆功宴还没摆,噩耗接踵而至——由于正面防线崩溃,八路军侧翼完全暴露。卫立煌的“中央军”一夜间后撤30公里,把115师独留火线。毛泽东在窑洞里摔了茶杯:“这就是‘友军'!”此刻他才明白,蒋介石所谓的“联合作战”,不过是让红军当人肉盾牌。
1937年的初雪降临时,华北战局已成死棋。八路军减员超过3000人,蒋介石承诺的补给连影子都没有。但毛泽东发现意外收获:敌后涌现上百支自发抗日武装——他们举着平型关缴获的三八大盖,高喊“跟着红军打游击”。卫立煌后来回忆:“共军像野草,越烧长得越疯。”
有人说毛泽东太精于算计,连战士性命都要“论斤称”。可若当时把几万红军全填进正面战场,今天谁还记得“平型关”三个字?蒋介石倒是大方,一场会战送掉十万精锐,结果半年丢了半个中国。有时候,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”不是冷血,而是看谁的孩子更值钱。
平型关战役牺牲600精英到底值不值?有人说这是“用金锄头刨地”,也有人说没这场胜仗中国早亡国了。您觉得:要是当时全听毛泽东的打游击,今天的历史课本会不会写“八路军躲在山里等胜利”?
上股票配资交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