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新助力汽車強國夢 上汽集團再度榮登CCTV中國十佳上市公司
12月12日,央視財經論壇發布了第二屆CCTV中國十佳上市公司名單。在這份3000選10,可謂優中選優的榜單里,上汽集團再度作為唯一的汽車企業赫然在列。在其榮耀的背后,還有這些身份標簽加持——率先提出“電動化”、“網聯化”、“智能化”和“共享化”的“新四化”未來發展趨勢,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標桿;世界財富500強公司排行榜第41位;A股市場最大的汽車上市公司;連續12年蟬聯國內汽車集團銷量冠軍;目前也是海外銷量第一的中國車企......
汽車被譽為工業中的工業,汽車工業的發展必關乎中國結構性改革的成果;中國制造逐漸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迎來挑戰和變革,榮譽加身的上汽,為什么能夠脫穎而出?
從1886年卡爾-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,到今天汽車生產力成為了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尺,跨過百年賽道的汽車工業,不僅參與了人類工業革命的黃金年代,還正在見證一場全球化的科技創新升級。
在中國,汽車工業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。新興市場的崛起,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駛入全球市場中汽車產銷的快車道,還意味著在其背后,那些始終追隨這場紅利革命的老牌車企,可以有更多尋求領先的動力。
從填補市場空白,到大推科研創新,上汽集團正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最突出的那個例證。
一面是在互聯網造車理念中強調變革重生,一面是車企創新策略的穩中求變,上汽集團在汽車產業的向前探索,正為我們揭示一副汽車工業的宏偉藍圖。
創新轉型,上汽憑什么?
熱衷“顛覆”的工業4.0時代,互聯網科技成為了世界車企版圖上那條奔涌不息的河流,讓傳統車型和互聯網車型“劃江而治”的同時,也為原本風平浪靜的汽車工業帶來了起伏的波瀾。強技術底蘊的老牌工業,與為科技創新吶喊呼告的新生代,彼此都將對方視作超越的目標,渴望成為重新定義汽車的宣告者。
市場競爭助推“傳統”與“科技”兩極分化,交相布局并不再是企業的難點,真正的難處在于如何能讓兩種戰略齊頭并進。
2017年1-11月,上汽整車銷量達619.7萬輛,同比增長約7.5%。以榮威RX5、榮威i6、榮威RX3、名爵ZS、名爵6為代表的“互聯網汽車軍團”,銷量已超過25萬輛。而在新能源領域,上汽多款混電車型熱銷的同時,還在自研新平臺推出Vision-E純電動超級轎跑;在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領域,上汽旗下的環球車享11月訂單量已經突破110萬單,同比增長427.3%。
龐大而又縝密的創新路線網,本質的商業邏輯反而質樸簡單。經營利潤的穩步提升是上汽的后勤保障,戰略方針的穩中求進則是上汽的創新底氣。
研究上汽集團的財報容易發現,2012年以來,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年年上漲,從207億上升到16年的320億,它始終是國內14家主流上市車企中那個最賺錢的企業;不止于此,在財務回報方面,從2012年到2016年,上汽分配給投資者的紅利在四年間翻了近3倍,2016年利潤分紅超過190億元。
據前三季度財報顯示,上汽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6080.49億元,同比增長14.38%;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6.38億元,同比增長6.70%;其凈利潤甚至超過該項排名第二和第三兩家車企凈利潤的總和——必須承認,財務數據的健康狀態,為上汽的戰略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調。
再看戰略。在上世紀80、90年代上汽與德國大眾、美國通用成立合資公司,如今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始終占據國內汽車銷量領先地位;2002年,上汽看準汽車在中國的興盛趨勢,成立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,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物流公司;同一年,上汽還與通用、五菱共同合資,成立的上汽通用五菱,開創了中外合作的新模式,后者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微型車生產基地,并成功向乘用車轉型。2003年,其又順勢進軍汽車金融,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汽車金融的合資企業,目前是國內排名第一的汽車金融公司。
在合資市場的領先地位,讓上汽積累了技術也下定了自主研發的決心。2006年,上汽召開了主題為全面創新的誓師大會,同年10月便推出了如今大紅大紫的“榮威”品牌;一年之后,上南合作又讓上汽獲得“MG”(名爵)品牌和浦口基地,上汽在乘用車市場的打法逐漸完善豐富起來,截止2017年11月,上汽乘用車累計銷量近47萬輛,同比增長70%;上汽大通累計銷量近6.2萬輛,同比增長逾45%。
踏實邁步,分解實施,懂得創新又不冒失和激進,上汽有著清楚且明晰的戰略節奏——管理大規模生產和長供應鏈并非易事,而坐視市場趨勢不聞不動,則將導致市場扭曲和企業僵化。步調不緊不慢,方能在動態平衡中實現企業的創新轉型。
其對外的啟示永不過時。資本的故事,外界的躁動,都是市場流動性的催化劑,突破著市場桎梏,戰略的準確擬定和執行難度隨之加大;互聯網的野蠻生長,使風口概念甚囂塵上,各種突破監管或者失去企業邏輯的“創新”在泛濫,許多事物不知該如何界定,更讓人迷茫不知所措。
在世界汽車工業日趨成熟的今天,尊重商業規律,穩扎穩打恰恰成為未來汽車業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。作為重資產、重渠道行業,上汽在經營數據、經營策略上的階段謀劃,是支撐其一步一個腳印,逐步分解宏觀目標的核心因素。
穩中求進,這是上汽譜寫的另一種關于中國發展的故事,其戰略和戰術的精準卡位,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汽車工業的“中國夢”。
品類與思維的新生:上汽“新四化”,開啟造車新時代
從新能源浪潮、自動駕駛新科技再到車聯網革命,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,正處于一場巨大的變革漩渦之中。
特別是,當特斯拉總市值一度超越通用汽車,新型科技企業不斷振奮一眾懷抱“造車夢”的追趕者們;在這樣的背景下,傳統車企的應戰出擊,完全可以憑借內驅力。和十八大關乎國家戰略的“新四化”提法類似,上汽集團也打造了適合自身的創新發展戰略。
“電動化”、“網聯化”、“智能化”、“共享化”,這就是上汽為自己謀劃的未來發展格局。在上汽的“新四化”里,電動化是一切的基礎,網聯化是依托,智能和共享是最終目的。其先后羅列,構成上汽發展的核心關鍵詞,也梳理出上汽集團企業戰略的關聯線索。
造車新時代的開啟,上汽擁有兩大體系作為支持,其一便是電動汽車。
數據顯示,我國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增長,其中漲勢最快的正是上汽乘用車,其中,搭載“三擎科技”的榮威eRX5,以9205輛的銷量成為上半年國產插電混動SUV銷量王。截止11月,上汽集團新能源車整體銷量已超5萬臺。
而在所有車型背后,上汽正在以互聯網化的智能人車交互,切入車后市場這塊廣袤天地。那輛引以為豪的RX5,就是上汽造車新思維的體現之二。
去年7月,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歷時兩年傾力打造的“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”榮威RX5,在2016北京國際車展宣告首發。正如榮威RX5命名中“X”的含義,上汽希望以“汽車”乘以“互聯網”、“科技”乘以“設計”、“藍芯”乘以“綠芯”,催化強大的乘法效應。
依托阿里云大數據和AliYun智能車載系統的支持,對人車交互的實際踐行,彰顯出上汽突破變革的勇氣和持續押注“網聯化”的決心。在其帶動下,純電動互聯網SUV榮威ERX5在今年10月銷量實現環比增長44.9%,再次拿下純電動SUV細分市場銷量冠軍。
究其上汽的布局邏輯,車載場景已然成為了人類繼智能辦公場景、家庭場景之后第三極的消費爆發口。汽車不再單由功能驅動,而是為場景而生,不是簡單被動地解決導航、出行等問題,而是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習慣來提供一個動態調整的、貼合用戶使用習慣的出行方案和專屬的移動生活方式。
經過市場驗證的熱銷產品,和多點布局運籌帷幄的能力,共同譜寫著上汽品類和思維的新生。
技術與產品的新生:構建出行生態矩陣
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里的生力軍,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的取得,除了源于榮威eRX5和ERX5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智能汽車和SUV產品的雙重需要外,還得益于它們強大的產品實力,特別是三電系統的綜合實力。
上汽自主掌握的核心“三電”技術,讓自身具備了完整的電池管理系統研發制造能力,軟硬件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。也就是說,在渠道熱銷的背后,是技術實力的厚積薄發,沒有底層牢靠的技術做支撐,就形成不了上汽如此巨大的生態矩陣。
在2017中國汽車論壇上,上汽對外宣告,公司將在十三五期間,對新能源領域持續加注,專項投資總額將超過200億元,還將同時推出30款以上全新新能源車型,并為此定下了銷量要達到60萬臺,其中自主品牌完成20萬臺的宏偉目標。
創新成于跨界合作,唯有秉持“開放融合”的合作理念,上汽才能不斷推進集成創新和跨界協同。因此,技術與產品的依賴關系,才讓上汽集團銳意進取,用合作共贏的心態格局迅速張開出行生態這張恢恢大網。
上汽與阿里的跨界合作,只是其布局未來的嘗試之一。在生態鏈上游,上汽與寧德時代簽約,投資百億進入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,將智能環保的電池系統生產作為競爭要素;與中國鋁業簽約,在汽車輕量化領域開展合作,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化。
在生態鏈中游,上汽與中移動和華為簽署合作協議,致力于推動5G車聯網的技術發展,和智慧交通系統的商業服務;甚至包括智能駕駛,其也與武漢技術公司進行了合作,要進一步加快其在智能駕駛高精度地圖領域業務擴展的速度。
在生態鏈下游,上汽的打法是借助資本構建行業的護城河——成立了60億的母基金,以金融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,重點在高端制造、消費升級,金融技術等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領域進行投資布局。同時,加上上汽擁有的新能源租賃服務市場的領先地位和先入優勢,技術攻關真正實現了兼容并蓄、協同效應的價值積累。
而在外側,上汽集團打造了多個萬輛級海外市場,在全球探索出一套重點發展區域市場的方法論。截止目前,上汽完成了在泰國和印尼的生產基地落子,正在抓緊完成于印度這個新興市場的生產基地的建設。
而在中東、南美、東盟、澳洲和歐洲,上汽已經建成近500個海外營銷服務網點,中國生產的產品正通過緊密的供應模式,批量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。
數據顯示,截止2017年11月,上汽海外銷量(含出口)接近15萬輛,同比增長超過20%,其中泰國這個海外市場就貢獻了超過37%的銷量增長速度,2017年1-11月累計銷量達10,596輛,同比增長37.4%;預計到年底,泰國市場銷量可達12,000輛,同比增長50%。于重點區域謀劃布局的成效顯著,仍然離不開技術和產品這兩個核心元素——
比如,泰國副總理頌奇博士在與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、總裁陳志鑫交流時,就對上汽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投資給予了高度肯定,作出了“上汽把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帶到泰國,幫助泰國發展汽車工業”的甚高評價。
終于,在泰國這個歐美品牌鎩羽而歸,日系車占據絕對優勢的 “一帶一路”地理交匯處,上汽站穩腳跟,打開了未來發展空間。
作為國內少有的自主掌握電池、電驅、電控“三電”核心技術的企業,上汽在新能源應用、智慧物聯等核心技術方面的耕耘,正在以國內產品的熱銷和成功出海的方式,為我們勾勒出關于出行生態的矩陣網絡。
通過單車智能“小目標”的不斷實現和積累,構建智慧交通生態體系的終極“大目標”,赫然眼前。
上汽的造車夢
汽車工業的發展,是一場關乎人類自身的出行革命,其趨勢不可逆轉,它引得各路諸侯扛起不同的造車大旗,不惜血本逐鹿這個戰場。
基于互聯網的技術創新以及互聯網思維在汽車產業的廣泛滲透,汽車產業主流的商業模式正接受外界挑戰者的沖擊,未來必須要基于數據、互聯、平臺的方向轉型。百年汽車工業史的興衰波瀾,既是大浪淘沙般的殘酷選擇,又是上汽這樣的創新求變者夢寐的時代機遇。
成立頗早的上汽,不但見證了中國汽車從稀缺到豐富的過程發展,還全程參與了民族工業由弱到強的創新跨越;從迎進來到走出去,其從單一產品發展到上下游生態矩陣的全覆蓋,一個關于商業、生活、環境的造車夢,正讓世界看到上汽的韜略與雄心。(長江商業評論)